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一次性手套防油叛变指南:如何避免成为“油物”
发布时间:2025-07-04 16:06:27  来源:leyu乐鱼全站官网

  又到了吃小龙虾的季节,当我们满怀虔诚戴上透明手套大快朵颐时,手套内已经传来油腻腻的感觉,但当我们检查手套是不是被小龙虾的外壳划破的时候,完好无损的一次性手套向我们证明:“没错,我就是卧底!”明明戴了手套,为啥还会渗油?是手套质量有问题吗?其实还真不一定。今天我们来研究一下:手套为何会渗油?怎么样才能解决渗油的问题?

  目前,市面上的一次性手套主要有乳胶手套、PVC手套和PE手套三种。乳胶手套好理解,材料一望即知,但它的造价相比来说较高,往往用于医疗、美容等行业;PVC手套的主要材料是聚氯乙烯,它的耐热性低,而且在制作的完整过程中,为增加塑料的可塑性,厂商多会添加对人体有危害的增塑剂,因此不适用于食品领域。

  PE手套,就是我们吃小龙虾时用的一次性塑料手套。它是以低密度聚乙烯(LDPE)和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为主要的组成原材料的聚乙烯(polyethylene,简写PE)手套,这一材料对人体安全,同时也很便宜。

  由上面的介绍,我们已知道了制作PE手套的主要的组成原材料,而且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在聚乙烯的长链上,还有很多支链。打个比方,就如同一根枝条上长出了许多细小的分叉。

  相比于低密度聚乙烯,线性低密度聚乙烯的支链要更短且长度更均匀一些。这些支链的存在使得聚乙烯材料更加柔软,且易于延展,因此适合手套的制作。

  同时,这些支链也给油的渗透提供了可趁之机。由于支链的存在,聚乙烯长链之间的堆积不会太紧密,链与链之间便留出了较大的空隙。当然,这里说的较大,是针对油分子尺寸而言的。油分子从比自己大的空隙中一个个穿过,慢慢地突破手套的阻隔,时间一长便沾到了我们手上。

  水分子比油分子更小,为什么一次性手套漏油,却不漏水呢?原因还是因为聚乙烯材质的特性。聚乙烯是有机物,日常用的油也是有机物。正所谓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聚乙烯分子和小龙虾里的油分子在化学上都属于非极性分子,它们两个相遇时,内在的“基因”就已经决定了它们会被对方“互相吸引”。而对于水这种极性分子来讲,聚乙烯和油天生对水“不过敏”。就好像油滴入水中仍然是油,没有“第三者”的加入就不会达到水融的状态,因此手套里会渗油却不会渗水。

  要知道,我们的手摸这摸那,会沾上很多细菌,但是很多人却没养成饭前洗手的好习惯。有些人可能会说“我洗了啊”,但很多时候可能洗的并不标准,就只是随便冲冲水。

  卫生部发布的首个《全国居民洗手状况白皮书》曾对北京、浙江等五省市居民进行调研,结果显示,居民的正确洗手率仅为4%,有96%的人都不懂如何正确洗手。

  当然,在很多时候,你可能也来不及洗手。这边还在刷着手机,另一边就拿起了外卖,很容易把细菌带进嘴里。

  一次性PE手套就能隔绝手上的许多细菌,防止“病从口入”,这就和熟食店的店员们拿取食物时佩戴手套是一样的。虽然油会透过手套沾到手上,但是细菌却无法穿过手套,因此能保证安全卫生。

  目前的食品用一次性手套还很难解决油脂渗入的问题,但我们大家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来减缓渗油的速度。

  PE手套虽然渗油,但是过程比较缓慢,一般要几分钟到十几分钟,所以能隔几分钟就更换一双新的手套。

  如果觉得频繁更换手套挺麻烦,可以在吃之前就多带几层手套,也能减缓油渗入到皮肤的速度。

  可以选择隔绝油污效果更好的手套,比如食品用PVC(聚氯乙烯)手套,分子间隙要比PE手套小,更高的分子密度可以有很大效果预防油的渗入。而且PVC手套有弹性,抗拉强度也很高,柔软亲肤,有大小码之分,戴起更贴合皮肤。

  需要注意的是,要选择食品级的PVC手套,不符合规定标准的PVC手套可能会有有害于人体健康的物质的溶出,如果误食进入人体会对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说了那么多,其实手才是最万能的“武器”,只要记得餐前把手洗干净,指甲及时剪短防止“藏污纳垢”,就放心大胆地用手拿吧。毕竟,吃完之后,挨个嗦手指上的残余汁香,才是吃小龙虾的终极快乐。当然,这也还有一个副作用,那就是吃得久了手容易被腌上味道,如果晚上没有多洗几次手,可能睡觉时就会自带食物香氛了。

上一篇:广德市人民医院部分常用物资(含PE手套、超声胶片纸、胎心监护仪、心电图纸、耦合剂、安全套)收购成果公告 下一篇:广州欧玉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召回2000包OYUMEA牌一次性防护口罩

[ 返回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