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实录 《良友》杂志叙述的万家岭消灭战1940年
来源:leyu乐鱼全站官网    发布时间:2025-09-10 03:35:21

产品详情

  为留念我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成功80周年,“九江文史”特设子系列专题——“九江抗战实录”。本系列文章,既汇集了笔者及同仁既往的研讨成果,亦融入了最新史料的收拾与考证,力求以更全面、更鲜活的视角出现那段烽烟岁月中的九江回忆。

  本文原发布于《九江文史》中的《故纸旧影话九江》子系列,这一系列侧重于旧档案、图片、报刊的解读,认为九江文史研讨供给一手材料。

  《良友》是20世纪20年代起在我国出书的大型综合性拍照画报,1926年2月创刊,至1945年停刊,出刊期间为我国最有必定的影响力的画报。1945年后曾多次复刊,但影响已非早年。《良友》在民国时期的画报中刊行时刻最长,印刷精巧,又极富历史文献价值,在我国现代新闻出书史、拍照史等多方面占有重要的位置。

  《良友》共出书174期,有20多期介绍了庐山及周边的风景名胜、社会生活、政治人物活动和军事战争等。编者对其间部分报导、图片进行了收拾解读,分多篇发布。

  本期杂志有接连两篇叙述万家岭大捷。第一篇名为《万家岭消灭战》,组照共6张,为战争场面,占两个版面。第二篇名为《无定河滨骨春闺梦里人》,组照共8张,为日寇骸骨、坟茔等,占两个版面。后一组相片或令读者有不适感,请酌情阅览。

  两篇作者为唐古樵(唐永良)将军。唐永良(1895—1958年),别号古樵,北平大兴县(今属北京市)人。结业于保定军官学校第五期骑兵科、陆军大学特别班第三期和中心陆军军官学校高档班。1936年授少将。抗日战争期间,任第一四一师师长。曾率部参与武汉、南昌和第一次长沙会战。1942年任第三十二军副军长兼勋均师管区司令。1944年升任第三十二军中将军长。先后参与武汉会战、南昌战争和第一次长沙会战等。1946年下一任整编第三十二师师长。1947年定陶战争中,因所部参谋长起义被免职,同年退役营商,1948年移居美国,后逝于旧金山。

  民国廿七年赣北南浔线德安之役,华军由薛岳将军统率之下,以机动战略,形成空前大捷,其战情通过,本刊已屡有纪载,读者定必仍有深刻印象,最近唐永良将军由前哨曲折寄来相片多帧,特选刊十数幅以馈读者,并附录唐将军原函:

  『余去冬率部渡修河,任南浔路之损坏,路过万家岭(南浔路德安正西廿公里)凡五六次,目击廿七年双十节万家岭巨大消灭战之遗址, 白骨杂陈,惊为奇迹!是役敌松浦师团(一〇六师团)陷于全灭,师团长松浦淳六郎中将仅以身免,万家岭西方两闻名村庄为雷鸣鼓刘与哔哄街,该处一带方圆约十公里,敌骸骨在五千具以上,其他沿路,沿山麓,沿河边,五步一尸,十步一马,几无处无骸骨,至于敌军之钢盔,皮鞋,残缺军用物品俯拾可得,诚敌一〇六师团之厄运也。

  敌国以松浦败绩,易以中井中将,故今后称一〇六师团为中井师团,中井帅团于去冬被调回国(或谓调长江下游),临开拔之前,派祭灵队数百人来万家岭作临别慰灵祭,遍插灵牌墓标,虽作慰灵作业,但骸骨则一任其露出未加埋葬,所以迄今白骨垒垒独目皆是,余于吸取影片后,曾派队予以埋葬,以尽人道也。

  万家岭虽为抗战史上有名之战争,但以地非交通要道,社会人上知之者甚少,余目观此巨大成功之遗址,想见其时战争之剧烈,幸余携有照相机,忙里抽暇,乃吸取相片廿余帧,以资留念。』

  万家岭战争又称德安战争,1938年于武汉会战序列中,在万家岭一带国民革命军第九战区部队在指挥官薛岳的带领下会集优势军力于南浔铁路以西山区战场重创日本军第101师团与第106师团。万家岭大捷是武汉会战中的一次重大成功,在抗战初期“与平型关、台儿庄鼎足而三” 。此战,不只打破了日军占领南昌的妄图,并且给其第106师团以消灭性冲击,为武汉会战争取了时刻。

  万家岭战争后,中日戎行都撤离该地,当地老百姓也都流亡,战场上到处都是尸身和军需物品,无人打理。1939年12月,第106师团准备调回本乡,临行前派出约300官兵到万家岭战场祭吊在万家岭阵亡的官兵,并在日军坟墓上安插灵牌,装修葬地。因为战场上尸身太多,且无法精确分辩敌我身份,故日军并未埋葬骸骨,一任其曝露在外,仅建立一些木质石碑以表祭拜。

  本篇作者唐永良将军并未参与万家岭战争。在战争完毕后的一年带领部队在永修、德安(南浔线)打游击时,亲眼目击战场的残景,并拍照了相片。这组弥足珍贵的相片成为了万家岭大捷最有力的佐证。

  编者判别相片中是德安县城跨过博阳河的南浔铁路桥。后修正的该桥至今仍存,且被作为文物保护。桥旁即为万家岭大捷留念馆。德安将留念馆、南浔铁路桥、老铁路等统一规划建筑成为万家岭大捷留念园。这个留念园仍是值得去看看的。

  文中说我方自动销毁南浔铁路,是万家岭战争日军失利的主因。这种说法编者不敢苟同。坚壁清野是军事知识,日本人打过来,南浔铁路必定被毁,日军也没指望靠它作为补给线。事实上,无论是南浔会战,仍是之后的南昌会战,南浔铁路都没有成为日军的补给线。

  雷鸣鼓刘村,这一个姓名很古怪,现在它的姓名是刘鞔鼓,有人说是因为日本人的误读,才有了这一个姓名。编者当年探求万家岭战场时,特地来过这个村子。村中那栋第106师团指挥部的老房子还在。相片中的这棵树,早就没了。

  这三张相片中第二张和第三张,都很有必定的影响力,尤其是第二张,编者在搜集老相片时,就曾多次见过它。现在,它渐渐的变成了抗日战争武汉会战的标志性相片。在、等网站的许多词条中,都使用了这张相片。

  这一组相片是唐永良率军袭扰日军交通线时所拍照的。其间第一张偷渡修河,因为其时我国戎行基地在修水、武宁,需求渡过修河,到德安、九江县施行损坏举动。第二张标示的是“华密布火力消灭日军许多”。第三张标示是“华军冲入万家岭村舍与日军做剧烈巷战”,好像是在万家岭拍照的。编者对此还有观点,关于这几张相片,今后独自写篇剖析的文章,在此略过不表。

  本组相片共有八张,展示了万家岭张鼓山等处战场的遗址。因为其间一些相片会引起部分读者的不适,又考虑到网络检查,故没有将一切相片的大图和阐明文字附上。

  万家岭之役后,中日两边付出了沉重的价值,也都未来得及打扫战场,相片中这些累累骸骨,哪些是国军的?哪些是日军的?本文作者唐永良将军还写了一篇《我亲眼看到的万家岭战场残景》,其间是这么说的:

  “万家岭战场周围约十平方公里,都是矮山森林,只要几个小村。在这十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布满了日军和我军的墓葬。日军的辎重兵挽马驮马骸骨、钢盔、马鞍、弹药箱、毒气筒、防毒面具等等杂物,俯拾可得。许多骸骨足上穿戴大足趾与其它四趾分隔的胶鞋,显然是日军骸骨。”

  本篇是《良友》杂志最长的一篇以九江为主题的图文集,四个页面,实为两个专栏。本篇也是《良友》杂志仅有叙述九江却不以庐山为主题的专栏。之后,《良友》再未刊出过九江专题文章。因而,《故纸旧影话九江之良友》系列,至此告一段落。

  《良友》以九江为主题或许文章中以九江为要点的文章计有14篇,此外在许多期中有九江的新闻报导,或许在某个政治人物的生平介绍中有九江的相片,但因为比较琐细,本系列暂未收拾。因为编者的才能、精力有限,或有严峻遗漏之处,敬请体谅。